—中国中医科学院第九阶段援助坦桑尼亚月报(一)
金秋十月,为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坦桑尼亚卫生与社会福利部签署第九阶段合作备忘录,中国中医科学院选派北京广安门中医院挂号付征和张月两位医生及中药研究所王国华博士,赴坦桑尼亚开展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我方中医药组3位专家,带着院领导的殷切嘱托、怀着对于中医药工作的满腔热枕,经过近20个小时的颠簸,于2017年10月23日飞抵坦桑尼亚首府达累斯萨拉姆,在机场受到了坦卫生部传统医药医政司主管Dr.Mhame等及当地华人华侨的热烈欢迎。
早在198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坦桑尼亚卫生部就已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开展中坦合作项目,项目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与坦桑尼亚卫生与社会福利部具体执行,每三年为一个阶段,至今,已累计派出中医药专家60余人次赴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坦方的充分肯定,为中坦友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阶段合作,我方为坦桑尼亚传统医药人员提供相关的技术培训与并指导其实践,内容涉及中医药理论知识、坦桑尼亚当地草药生产培训和能力建设等关键领域。
我方中医药组三位专家已在坦开展工作1月余,期间访问了坦桑尼亚卫生与社会福利部和传统与替代医学管理委员会,参观了坦桑尼亚国立医学研究所、莫西比利医科大学传统药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并进行了学术交流,基于当地传统医药发展水平及需求,明确了我方的工作内容要点,并对培训内容进行了规划,制定了工作时间表。
坦桑尼亚人民物质生活条件的匮乏、艰苦,深深地触动了我们,并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充分发扬广医人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等重重困难,顶着毒热的赤道阳光,在蝇蚊乱飞的泥泞街道,步行至坦方各相关部门办理工作手续,忍受着停电时的汗流浃背、闻着臭气飘逸的自来水,啃食着干硬的压缩饼干,抓紧时间制作课件,完成了英文备课内容,经过紧张细致的准备,到坦1周后即开始集中培训。
参加培训的当地传统医药人员表现出了对中医药知识浓厚的兴趣。通过课间讨论、交流,我们也了解到当地传统医药的理论特点和用药实践,发现其中的异同点。坦桑尼亚作为东非自然条件较好的国家,道地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常用药用植物达近千种,但由于制药技术发展缓慢,尚处于较原始的采摘、晾晒、切片阶段;另外,传统医药理论的教学,还处在师徒口口相传阶段,没有规范化的培训课程及实践,很多方面亟待提高。
2017年11月12日至16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黄璐琦院士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吴振斗、规划财务司副司长刘群峰一同带队访问坦桑尼亚卫生部,分别与坦桑尼亚卫生部常务秘书Dr.MpokiUlisubisya、传统与替代医学管理委员会主席Dr.EdmundKayombo会谈,双方就加强传统医药科研、培训和产业等领域的合作,促进坦桑尼亚当地传统医学的发展,使传统医药更好地造福于两国人民的健康达成共识。
黄璐琦院士一行在坦卫生部医政司主管Dr.Mhame等陪同下,考察了当地传统药用植物品种;访问了莫西比利国立医院和莫西比利医科大学传统医药研究所及化学实验室,并做了精彩的演讲。来访期间,黄璐琦院士一行受到中国大使馆的接见,与使馆参赞就本项中医援助计划进行了热烈的交谈。作为中医药工作组的成员,付征和张月同志做好了和坦方当地官员的接洽准备工作,认真总结了领导会议内容,确保了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医药外交任务的顺利完成。
黄璐琦院士还慰问了援坦中医药组成员,并作出了重要指示,强调不能仅限于技术培训,应扩大并加强与坦桑尼亚传统医药人员的交流,了解当地传统药物的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挖掘有潜力的植物药进行研究开发,为中坦人民健康提供疗效确切的优质产品。
2017年11月19日,我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疗舰抵达达累斯萨拉姆港口,面向非洲人民及坦桑尼亚当地华人开展免费医疗活动,应大使馆邀请,中医药组亦出席会见活动,期间,王克大使及经代处林志勇代表表达了对我中医药组工作的认可。身在异国他乡的军港,踏上祖国军舰的甲板,当义勇军进行曲在耳边奏响时,内心充满自豪与温暖。
上一篇:跨时代的进步未来中医药发展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