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9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广安门中医院代挂号院长王阶做客新华网2018全国两会特别访谈,与网友在线交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广安门中医院代挂号院长王阶做客新华网2018全国两会特别访谈长按并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提升慢病防治水平中医药大有可为》
一、做好早防早治对于防控慢病十分关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其中,慢性病防治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方面。王阶表示,目前国家在防控慢病和治疗慢病方面有一整套计划,在防治上下好功夫,对于慢病的防控非常关键。
慢性病防治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方面,我国慢性病发展情况如何,慢病防治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健康中国战略”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慢病高发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问题。在今年两会中,我也带来了关于中医药防控慢病的提案。
慢病是指非传染性的、由于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引起的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恶性肿瘤等,都属于慢病的范畴。在国际上,慢病也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慢病患者及死于慢病的人数众多,慢病治疗负担非常重。
慢病防治还面临着哪些挑战?控制慢病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2017年,我国发布了《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有效控制慢病负担。要做好慢病防治,一是要在预防上下功夫,减少慢病患者数量;二是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慢病的方法;三是在有效治疗的基础上,减轻人民群众的医疗负担;四是保证慢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让他们更好地延续生命。
由于慢病与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息息相关,因此慢病防控要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要从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做起,这也符合国家提出的“预防为主”的战略;第二,关注环境因素,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了空气质量和环境卫生问题;第三,做好慢病的早防早治工作,目前国家在防控慢病和治疗慢病方面有一整套计划,在防治上下好功夫,对于慢病的防控非常关键。第四,如何有效合理地降低费用、减轻慢病患者的负担。
二、中医药在“治未病”中应占主导
当前,慢性病已经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人数都分别过亿。在慢病防控领域,王阶提出了运用中医药五大策略来推进我国慢病防控工作。
在发挥中医药在慢病防治方面的优势,您有哪些策略和建议呢?
我国有庞大的慢性病患者群体,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等,尤其是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人数都过亿,这么庞大的群体,应该怎么样做好慢病的防控呢?我们做了一些调研,提出了中医药在防控慢性病方面的一些策略。
首先,在慢病治疗中发挥好中西医结合的协同治疗效应。例如对于肿瘤通过西药的放疗、化疗,再加上中药的扶正培本起到协同作用,临床证明西药、中药的联合运用是卓有成效的。
第二,发挥中医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治未病是中医的重要概念之一,包括三个层面: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发。要控制好慢病因素,最重要的就是要“预防为主”,通过养生保健可以让我们少得病、晚得病、缓得病、不得大病。如果病人已经得了慢病怎么办?血脂已经高了,冠心病已经形成了,动脉已经硬化了,就要通过有效的治疗方法,不让它向重病发展。更不能让冠心病变成急性心梗,甚至走向死亡,这就是既病防变的意思。疾病得到控制以后,要防止它复发、转移,让它更好地稳定下来。这些方面都可以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主导作用。
第三,要发挥中医药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的核心作用。过去康复的概念局限在神经科,比如中风患者的康复运动。实际上,对于康复治疗的理解有了新的变化,例如心脏康复。从传统字义上来理解,“康者,宁也,复者,返也”。康就是安宁,复就是返回到以前的状态。康复就是通过所有医学手段让病人恢复到以前的状态。中医药可以在康复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
第四,中医治疗从古至今遵从辨证论治,有是证,用是方,有什么样的表现就辨什么样的证,用什么样的药。不管是什么病,只要符合这个表现,就可以用相同的药,这个叫异病同治;还有同病异治,同样是高血压,但表现是不一样的,或者不同的群体,比如妇女、儿童、小孩、老人表现不一样,治疗情况不一样。这就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特殊方式,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这在慢病防控里也是比较有效的。
第五,稳定病情、带病生存。得了大病,如果通过有效治疗能稳定病情、带病生存,同样可以寿终天年。例如,我们有一位国医大师,他在59岁的时候得了冠心病,自服中药,并通过有规律的生活,今年已经103岁,这应该也是一种较好的康复方式。
三、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攻关中的作用
中医药学在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对防治各类疾病、护佑人类健康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王阶表示,中医药加上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在重大疾病的防控中起到显著的作用。
中医药在慢病防治方面有哪些优势?它还存在哪些问题?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运用的防病治病手段,有它的理论性和经验性。虽然过去的病名和现在的病名不一样,但是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根据症状体征,还是有很多相近的。比如,冠心病在古代认为是胸痹,出现胸闷、胸痛的症状;像糖尿病,类似于中医消渴病。
中国几千年来对于慢病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在现代科学手段和疾病诊断技术的支持下,结合中医几千年的经验,可以更有效地防控慢病。
中医药还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现代疾病诊断和病理诊断是清楚的,因此中医药要更好地结合病名诊断、病理诊断和指标调控来理解。
第二,要更好地做好疾病诊断、征候诊断与经验之间的关系,就是我们平时临床说的要做好病证结合。要把现代医学疾病诊断的优势和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结合在一起,即西医诊断和中医辨证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取得疗效。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攻关”,中医药在这个方面的进展如何呢?
肿瘤的防治,通过中医药的参与,有了比较大的进展。北京广安门中医院代挂号这些年来一直承担着重大攻关课题,像肿瘤、冠心病、糖尿病。在肿瘤的重大攻关方面,针对肿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正在研究如何让肿瘤患者活得更长,同时减少病人放化疗的毒副反应。通过中医药,能够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让病人能够比较好地通过放化疗,这就是重大疾病的协同治疗。
重大攻关课题还要求在肿瘤患者的防复发、防转移方面进行研究。对于中医治疗肿瘤,特别是固本清源的传统疗法,加上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在重大疾病的防控中起到作用。
中医药在这些重大疾病的防控方面,还有哪些待突破的难点?
在病理改变方面还存在难点。中医药是辨证论治,是根据人的感受和症状来进行治疗。因此,症状和感受可能有所改善,但病理可能改变不够。
按照以前判断疗效的标准,认为没有病理改善就是没有疗效。实际上,按照现在的疗效评价,基于患者的临床结局报告的评价是有效的。经过治疗以后,病人说“我感觉好一些了”,这也算是疗效的一个方面。然而,我们追求的是病理改变、指标改变,比如让肿瘤缩小了,再加上病人的感受变好了,才是完全有效的做法。实际上,现在如果是指标不可能改变,瘤体不可能改变,病人感受改善了,症状改善了,活的长了,这也算有效。这就是国外这几年开始发现的“带瘤生存”的治疗方法。以前大家追求把肿瘤消灭,其实现在带瘤生存也是一个新的思路。
四、中医人才更需要具备中西医两套本领
在谈到中医人才培养时,王阶表示,中医师要接受系统、全面的学习、训练,要具备丰富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还要掌握现代医学理论和临床技能。
您对中医药人才培养有哪些建议?
首先,必须要有系统的中医药知识。中医人才要对中医理论及临床有全面的掌握和理解,并接受系统、全面的训练。
第二,掌握完备的西医、西药的知识。我是77年上大学开始学习中医专业,当时是中医、西医各学习一半。现在的中医院校学生毕业,既有系统的中医知识,也懂西医,这才能胜任医疗和科研的工作。
第三,学习经典。中医传统的经典,如《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千金方》,从古到今,都是中医师必须要研习的。
第四,中医学生必须要学习传承名老中医的经验,才能治疗慢病。只学中医药的系统知识,可以看简单病,但很多慢病诊断是个复杂、严谨的过程,这对于中医人才的培养要求更高了。现在培养一个高明的中医,所花费的精力、时间和费用,比西医还要多。中医必须具备两种医学、两套本领,才能适应临床的需求。
本文摘自新华网《王阶:提升慢病防治水平中医药大有可为》
下一篇:广安门医院祝您新春快乐!